新闻中心
星空体育app下载为大力宣传习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3月17日—21日,生态环境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赴福建厦门、东山、三明等地开展主题采风活动,聚焦水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生动故事,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经验和现实意义,集中进行宣传报道。3月起,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开设专栏,转载相关媒体刊播的系列报道~
说起厦门,很多人都会想到阳光、沙滩、海水与人们的笑声。厦门海域面积333平方公里,海岸线公里,可谓“海在城中,城在海上”。
作为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厦门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精心绘出一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人海和谐美丽画卷。近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采风行”活动,实地来到福建厦门,感受美丽海湾建设取得的成效。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人工海水内湖,筼筜湖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穿城而过,让这个海滨城市享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名。然而三十年前的筼筜湖,远远不是今日看到的美丽景象。
20世纪70年代,因为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不再连通大海,逐渐变成了筼筜湖。此后,受周边建设开发和生活污水、工厂废水排放等影响,筼筜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一度变成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的“臭水湖”。
“过去筼筜湖已经完全失去自净的能力,已成为民愤极大的‘臭水湖’。”庄世贤退休前,担任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他告诉记者,筼筜渔火,曾经被厦门人调侃为“筼筜恼火”,环境污染,让市民颇为烦心。
1988年,厦门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自此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筼筜湖综合治理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价标准,从关停、搬迁环湖污染企业,到高标准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再到先后5次进行全湖清淤工程……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同时,厦门通过面向广大市民选聘“市民湖长”等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筼筜湖保护,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36年来,筼筜湖不仅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更一跃成为生态花园之城的后花园,成为高标准的“城市会客厅”。2021年,筼筜湖生态修复还作为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相关论坛上发布。
海湾是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更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厦门海域面积约355平方公里,海岸线公里,保持高颜值的秘诀是什么?
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旁的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星空体育app下载,记者看到一个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厦门市3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水文、洋流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实时了解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的海漂垃圾信息、无人机航拍巡查结果、海漂垃圾清运船只点位等。厦门市政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张梁华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平台对环卫船只进行定位,随时掌握海漂垃圾分布,以此调度船只、人力,提高清洁效率。”
据了解,为建立制度化责任落实机制,厦门相继出台《厦门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厦门市海漂垃圾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强协调、统筹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工作。以上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保证在工作推进上形成全链条的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格局。
“我们根据海湾区域特点,建立专业海漂垃圾保洁队伍。”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陈秋茹介绍说,厦门组建了市级专业化海上保洁队伍,成立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专门负责海漂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各区也设立海域海岸线保洁队伍,配置沙滩保洁员约580人,根据潮汐情况,每日两次收集处理辖区沿岸垃圾,保持沙滩洁净。
如今,厦门海漂治理已被称为“厦门模式”“鹭岛样本”,海漂垃圾治理成效显著,海漂垃圾已从2020年240.38平方米/公里的分布密度下降到2023年海漂垃圾分布密度96.63平方米/公里,保持福建省最低。厦门的“四化”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已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正向全国推广。
与美丽海湾建设相得益彰的是厦门经济发展的“成绩单”:2023年,厦门GDP突破8000亿元大关,超806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7万元,同比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值9470.44亿元,同比增长2.7%;接待国内外游客10987.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3%;旅游总收入1567.31亿元,增长83.3%。
扫一扫关注我们